建築物內部潮濕成因以冷凝(condensation)返潮(反潮),管路|雨水滲透(漏水)或地下水毛細上升造成的比例最高。潮濕不僅令人體不適,如過敏,甚至因黴菌,病菌孳生引起疾病。往往也會造成室內裝修材料及建築物結構的損壞。
本文秉持建築物理相關知識專業為您解析並提出有效解決對策。
導讀
建築物內部潮濕成因以冷凝(condensation)返潮(反潮),管路|雨水滲透(漏水)或地下水毛細上升造成的比例最高。潮濕不僅令人體不適,如過敏,甚至因黴菌,病菌孳生引起疾病。往往也會造成室內裝修材料及建築物結構的損壞。
無論鄉村風,新古典,巴洛克,北歐,地中海,工業風,極簡風格室內設計裝潢常用木料板材中雖各有優缺點,卻以系統家具|系統櫃|系統廚具的密集板和塑合板最不耐潮濕,吸水變形率最高,即使某些獲有綠建材標章v313防潮板也須小心審視。塑合板|顆粒板|粒片板受潮之後又有過量甲醛釋出的高度疑慮,連名牌歐洲德國進口推薦廠商E1超低甲醛釋出塑合板也不例外。在潮濕地區宜特別謹慎,以免花錢不安心又不健康。
除詳述原因與原理之外,本文也就對症下藥的明確解決方案亦詳細討論。
如您不是理工背景專業人員,也沒有關係.文中許多現象與概念,其實和您在雨天開車所需進行的除溼步驟,百分之八十左右都已涵蓋,可以就您的日常生活經驗來觸類旁通,迅速掌握新的知識,這是沒有問題的。
前言:
室內潮濕,是指在建築物結構中是否存在不必要的濕氣,無論是外部侵入還是結構內的冷凝。而在台灣地區,冬春之交,室內大量出現壁面出汗,地面積水的特定室內潮濕現象,特以[返潮]稱之。室內潮濕在台灣是極其常見的頭痛問題,尤其以極端潮濕地區,以及低樓層室內空間為最。
過量的水分能使木材中的各種真菌生長,引起腐爛或黴菌的健康問題,最終可能導致病態住宅綜合症。另外,石膏和油漆變質,壁紙貼合不良,鬆脫,甚至發霉。
無論是天然或木造板材,過量的水分或長期的溼氣浸潤,都很容易引發黴菌的大量繁殖.而一旦建築物中出現嚴重黴菌繁殖,在空氣中所測得的黴菌濃度也會雖知明顯增高。
黴菌幾乎可以在任何表面生長,特別容易發生在有大量水分聚集,發生結構性滲漏水的地方.例如漏水屋頂或牆壁.當空氣中的黴菌,被人體吸入過高的濃度時,極可能對健康有影響。
持續長期放任不處理的話,而在水泥外露的部位,水泥塊可能會崩落,牆上可能會出現白色結晶狀鹽漬。鋼鐵緊固件生鏽,甚至建築物結構體中的鐵件,如鋼筋或鋼構可能會鏽蝕,導致安全疑慮。木料板材可能會誘使白蟻入侵,大量啃食木料。
另外,室內空氣質量不佳和居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機率和嚴重程度,都與長期室內潮濕息息相關。
關於黴菌所引發的健康問題,包括感染,過敏或免疫疾病,以及其他非過敏性疾病。另外一個與結構性潮濕有關的健康效應,則是室內環境中細菌(當然包括病菌)的存在。細菌需要水份來生長繁殖。細菌是疾病傳播的主要來源,因此通過水份的侵入室內環境,將使居民的健康處於致病的危險之中。
潮濕的建築材料,一般而言,在2天內脫水和乾燥,將有可能防止黴菌和細菌的生長,從而減少居民的生病的機率。但如果放任不管,無論是對您的荷包,或是家人的健康,無疑都很可能是個錢坑。
過度潮濕,勢必導致幾乎所有的室內材料都會生長黴菌,真菌和細菌等微生物,隨後會將孢子,細胞,碎片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到室內空氣中。
此外,潮濕也會引發化學物質的生物降解,這也會衍生出室內空氣的另一種污染源。往往,暴露於微生物污染物,在臨床上與呼吸症狀,過敏,哮喘和免疫反應有關,因此,濕度已經被認為是哮喘和呼吸系統症狀,如咳嗽和喘息等健康問題息息相關。
基礎防潮措施
大多數形式的潮濕問題,可以通過周全的建築設計和精心的措施來防止。在英國,精心打造的現代住宅包括防潮層,即地面以上設置約15公分的防潮層,作為地下水份不能通過的屏障,也就是在建築物的地基的最底層的平面,一律都先施以防潮塗料。
繼之,在地面以上的打底粗胚階段,則經常使用低孔隙度的板岩或 “工程磚”(engineering bricks,歐洲常見的一種低孔隙的水泥磚)作為進一步的屏障,如此可以有助於將潮濕問題減至最小。
所有外牆則一律塗刷防水塗層於水泥粗胚的表面,帶充分乾燥之後,才塗抹水泥粉光層,或鋪貼石材|磁磚,處理程序和衛浴地板並無二致。即使是位於寶山水庫附近的高地下水位區域,朋友的透天住宅,經此建議後,返潮濕氣大幅改善,冬季不再深覺腳底冰冷無比.以上使用該建議的經驗,供您參考。
另外,筆者在某些特別潮濕區域的建築物內部,會特別增設除濕機落水口(當然還包括排水管路),以及,經費許可的話,設置地暖系統。
台灣在傳統建築工法中,由於內政部營建署並未規範基礎防潮措施,因此,絕大部分的建築物僅在建物外牆(有的甚至只有離地60公分以下的壁面才塗),屋突外壁與屋頂,陽台露台外露地板,衛浴地板與牆面,外牆塗上防潮層(台灣一般稱防水塗料),其餘地方一般均省略防潮層的塗刷。
筆者在台灣本島超濕區域的地基粗胚上面,則是採用浴室專用防水塗層,均勻刷兩道,並延伸至周邊牆面地底開始全面塗刷,以隔絕地下水藉由毛細現象入侵室內。
防潮性能額外改善措施
關於建築物潮濕問題的進一步改善|解決方法,目前玲瑯滿目。選擇合適處理方式的關鍵,則是正確診斷影響建築物的潮濕類型,畢竟,對症下藥,效果才會顯著,而且能夠標本並治。下面的段落,將一一介紹特定類型的潮濕,及其可行的改善|解決方法。
室內裝潢之前,無論計畫採用何種改善方案,潮濕的原因必須先消彌,例如,提供更好的排水,特定漏水管道,或阻斷漏水原因|來源。 所有外觀面的相關工程,必須在這些基礎工程處理完竣,並確認不再復發之後,才能開始進行,以免所費不貲,勞神傷財又做虛功。
建築物不當的建造|設計,也會導致室內環境的潮濕原因。潮濕的材料,例如木材在施工之前,不按規定,欠缺適當保護地存放在室外,可能會導致室內濕度增加,而且,影響的最長時間可達到建築物完工的第二年。
與通風良好的建築物相較,人的入住,為室內環境增加了大量的濕氣。呼吸和排汗等基本的個人活動就會增加室內空間的濕度。烹飪和洗澡也會增加室內環境的濕度,直接影響到家庭的結構性潮濕。另外,水族箱,室內游泳池,熱水浴缸,甚至室內植物等項目都會增加室內空間的濕度。所有這些濕氣來源都可以使房屋的濕度超過建議的舒適濕度:30%到50%。
室內環境中的濕度大小,需要根據季節和溫度進行考慮。室內空間的可接受的濕度為20%-60%。然而,冬季低於20%的水平和夏季高於60%的水平,對於室內空氣品質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如果以台灣終年的溼度幾乎都在70%-90%,下雨天則常達100%,室內溼度的調節,例如專用除濕機,或是附屬於空調設備的除溼功能,相對全球大部分的國家地區來說,絕對是必要的。
例如,防潮層是可用於抑制潮濕氣流和水蒸氣進入室內空間的材料。使用防潮層有助於降低濕氣在天花板,牆壁和地板中的水蒸氣擴散速率和數量。它由薄而柔韌的材料製成,其塗層可以用刮刀或刷子來塗裝。如果在建築物中使用防潮層,則可防止結構性大規模潮濕的發生或持續。
另一個降低室內環境濕度的策略是改變居住者的活動和室內設備。例如,炒菜煮飯燒開水時,最好開啟抽油煙機,或其他排風扇.廚房和浴室需要有自己的通風口。另外,洗衣機最好安裝在戶外。排水口改成加蓋,或是附彈片|彈簧的自動封閉排水口類型,避免排水管道的溼氣持續入侵室內空間。
這些都是重要的,可以有效減少室內濕度由於在這些室內空間發生的活動所造成的濕度。
另外,還有一些策略可以防止由於潮濕進入建築物的水分滲入,以及如何改善有關人類居住習慣引起的潮濕問題。例如:
也可以通過增加溫度,例如,開啟地暖系統,或是空調的暖氣功能,就可以簡單地提高可以儲存在空氣中的水蒸汽量。
然而,提升室內溫度也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因為當溫暖潮濕的大氣與涼爽的表面接觸時,家中大部分的冷凝會發生。隨著空氣的冷卻,它不能再容納盡可能多的水汽。這導致在冷表面上形成冷凝水。例如在冬天,尤其是台灣北部地區濕冷的冬季雨天,在裝設單層玻璃窗的室內空間開啟暖氣時,因大片隔熱不良的玻璃,其冷凝水非常可觀,很容易就可以發現此一現象。
而台灣地區最常用的鋁門窗,因窗框的材質是鋁,是僅次於金、銀,第三佳的導熱材質,在上述情況之下,也是極易形成冷凝水的區域。
這是因為熱空氣可以含有較高的絕對溼度,意即可以含有較高濃度的水汽,而相對較不虞過飽和不易導致凝結水的產生。而這樣的空氣一旦與較冷的周遭環境接觸,就因局部溫度的降低,導致該區域的空氣含水濃度超過飽和濃度,因而凱使凝結於該較冷環境的表面,形成凝結水。
另外,常見的冷凝水來源也包括烹飪,洗澡,洗碗機等。空氣中的水分凝結在冷的表面上,有時在壁內被稱為間質凝結。凡是隔熱較差,絕熱不完整的建築物,就很容易出現這個溫度不均而導致冷凝水的潮濕問題。
而且,這種現象更是經常出現在類似的地方。並且發生在水平和垂直角落積聚的“死氣”口袋中(即空氣循環不良,通風不良的區域)。筆者在為客戶拆除舊裝潢的間接照明區域時,經常可以看到這種角落充滿灰塵,濕氣與霉味,和黴斑,正是出於這個道理。
在英國,於10月到隔年3月之間,冷凝問題尤為常見-這個時期通常被稱為“冷凝季節”,與在台灣地區冬春之交的返潮,基本上是一樣的。
如果潮濕的問題根源是冷凝水,那麼應該立即先啟用除濕機進行除溼。除此之外,用於冷凝的典型補救措施,也包括增加室內溫度(例如開啟地暖和暖氣)和通風;著手改善冷表面的隔熱性能(例如單層玻璃改成雙層膠合玻璃,甚至雙層真空玻璃),鋁框的結構改為室內外雙層結構,結構之間以電木隔熱結構元件連接,阻卻金屬窗框所形成的室內外熱傳導;和減少水分的產生(例如烘衣機避免安裝在室內)。
雨水滲透
雨水滲透(也被稱為“滲透潮濕”)是建築物中潮濕的常見形式。它可以通過牆壁,屋頂,或通過開口(例如窗口顯示)發生。
水常常會穿透建築物的外圍,並出現在裡面。常見的缺陷包括:
屋頂缺陷,例如填縫不良,石板、樓板或瓦片破裂或缺失。
磚砌或砌體中的缺陷,如缺失或裂隙,尤其台灣地區的窗框因普遍的鋼筋缺失,常在角落產生斜向裂縫。防潮性能不良的多孔磚或多孔隙石材。
門窗周圍缺少(漏裝)或帶有缺陷的膠泥,膠條,或矽利康膠。
窗框門框與牆面相鄰的中空部位,水泥|發泡絕緣材填充不實,導致周邊填縫膠泥或矽利康膠乾燥時體積收縮過度而產生裂隙,導致滲漏水問題。
窗戶軌道的排水管道受阻,導致窗戶下緣積水宣洩不良,若又面臨強風吹襲,更意倒灌滲入室內。
外牆防潮層施工不良或偷工減料,導致雨水打在牆面,或流經牆面,經毛細現象吸收滲透到室內。
不同時期施工的緊鄰建築物(例如,牆面與樓板,或是台灣地區常見的違法二次施工)之間,因欠缺適當的鋼筋連結|植筋工程,導致日後裂縫的產生,形成滲漏水的通道。
給排水的管路破損,或連結不良,或排水管路洩水坡度不足,造成管路內的水溢漏。
連結室內外的管路,因管路與外牆孔洞之間的填縫材料封填不良,或日久老化裂化,造成漏水來源。
屋頂或陽台、露台的防潮層,因洩水坡度施作缺失,或落水口堵塞,造成長久積水而變質,減損防潮防水性能所造成。
屋頂或陽台、露台的防潮層,因落水口堵塞導致積水漫過門檻入侵室內。
地下水上升造成的潮濕(上升潮濕)
上升潮濕是指通過毛細作用在牆壁和其他地面支撐結構的下部緩慢地向上移動水現象。雖然在英國已經觀察到高達5米高的上升潮濕,但以最近這二百年來對上升潮濕的廣泛觀察,通常升高的高度實際要比5米高低得多,並且很少高於1.5米。
為解釋上升潮濕的現象,我們不妨將多孔磚放置在淺水盤中,觀察其水分上升的效果。簡單地說,當地下水通過磚,砂岩或砂漿等多孔建築材料向上移動時,會發生上升的潮濕,就像油向上流過燈的燈芯一樣。只需將一塊多孔磚,石頭或砂漿放在淺水盤中,觀察水是如何被吸入多孔材料中並在水線以上運輸的,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效果。
而解決上升潮濕,最基本的因應對策就是,讓建築物易吸水材質的本體(混凝土)透過最底層高度的墊高,並在最底層塗刷防潮層來達成防潮的任務,是最直接了當的做法。
裝修時程
裝修時程的安排,最好的做法是在潮濕的處理後儘可能延遲重新裝修和裝修,讓受潮過,吸飽水份的建築物有充分的時間乾燥。
但這顯然是建築物的居住者所不樂見的抉擇。 折衷方式則是,雖然牆壁應該盡可能長時間地干燥,但是可以選擇多孔透氣的塗料,通常是平光乳膠漆之類的水性塗料,讓牆壁可以持續透氣進行乾燥。
如果可以選擇防霉抗菌的乳膠漆,運用於尚未完全乾燥的室內空間,則是更明智的決定。
總公司地址:台灣省新竹縣竹北市福興路1028巷1號
台中分公司:台灣省台中市北屯區崇德路二段462號9樓之一
聯絡人:張世忠先生(0939-061-556)
電子信箱:mark.chang.1031@gmail.com